查看原文
其他

总法嘉谈|博弈论下的俄乌战争

周伯通 法嘉LAWPLUS 2022-04-10



作为一名法律人来说,“总法律顾问”意味着时光与经验的沉淀,意味着资历同智慧的兼具!

他们就像是大海中的灯塔,天空中的明星,指引着法律人努力的方向。

其实——他们还实力与文采并存,有一颗笔耕不辍的心!

“总法嘉谈”专栏由此而生。

我们将收集总法律顾问们的笔墨佳作,感受他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专业素养和人生智慧。

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读法律、看人生、观世界。

文章来源:公众号“坚持装深刻”

最近,俄乌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战争只是政治的延伸,背后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俄乌战争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博弈。


为了读懂战争博弈是怎么玩的,周伯通最近读了诺奖得主托马斯谢林1960年出版的最主要的理论著作《冲突的战略》。这本书没有多少专业术语和数学模型,而是用逻辑的力量展现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是为数不多像我这样的普罗大众都能读懂而且获得乐趣的诺奖著作。

而我是带着问题按图索骥,果然惊喜连连。这本书的很多论断,可以很好地诠释俄乌战争中那些让我们费解的现象。比如:为什么乌克兰的泽连斯基一直忽视俄罗斯的警告,认为不会发生战争?为什么俄罗斯将战略威慑力量进入特殊战备状态?为什么此时五角大楼要和俄罗斯军方建立红色电话线?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谢林在70多年前就为我们准备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倒不是他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在这本书成书之后,博弈论一下子从数学家的智力游戏,变成了指导国际政治的圭臬。在冷战期间,通过核威慑的二次核打击理论,保住了大国之间不直接发生战争;也通过建立秘密联系机制,保证不会擦枪走火。这也是为什么在2005年,谢林凭着这些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周伯通就管中窥豹,通过谢林的博弈理论,看看各国的不同选择。


1

乌克兰的选择


乌克兰为啥会走到这步田地?简单地讲,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老百姓看看俄罗斯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根本指望不上,而家门口的很多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以后实现了共同富裕,在美国的煽风点火下,吵着闹着要加入欧盟和北约。



上层在这种民意的裹挟下,换成了亲西方的政权,开始施行去俄罗斯化,宣传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大饥荒、切尔诺贝利。再加克里米亚公投和乌东闹独立打了7年,没有几个乌克兰人对这个以前的俄罗斯爸爸有什么好感。


乌克兰也明白,脱离俄罗斯的保护伞,必须得到新爸爸——北约的祝福。乌从1991年就开始谋求加入北约而始终不得。2019年2月7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美国也在2021年4月通过了《乌克兰安全伙伴关系法案》,加强与乌克兰在军事防务领域的合作。


乌克兰把加入北约和欧盟写入《宪法》这一招也够狠,也是博弈论当中的一种策略——类似于我们中国兵法当中的背水一战。都写入宪法了,不是某个总统或者谈判代表可以妥协的,俄罗斯你看着办吧。


谢林在《冲突的战略》中这样解释:“如果博弈一方能有以可信和可观察的方式限制自己的某些选择自由反而会增强其谈判地位,而赋予一方更多的相机决策权则可能伤害该参与人的利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法》也可以说是采用这个策略,限制我们妥协和回旋的余地,台湾宣布独立就必打无疑,这反而加强了我们的谈判地位,有利于两岸的稳定与和平。


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事情触碰了俄罗斯最敏感的神经。从冷战时代开始,苏联就通过威逼利诱要求周边国家必须亲苏,获得战略纵深。乌克兰距离俄罗斯的核心地带近在咫尺,改姓北约实在心理上受不了。这倒也不是普京大帝个人心结,大国都很忌惮自己家门口的国家跟着另外一个大国走。换成美国,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不惜核威胁也不能让苏联在家门口装导弹。还有毛教员咬着牙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也不能让美帝吞并朝鲜全境。


现在很多评论都分析乌克兰的当初最好选择是两边都不靠,两边吃红利。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则你不说要脱俄入欧,老百姓根本不会选你;二来小国无外交,在全球化退潮之际,骑墙的余地越来越小,必须选边站队。当然,乌克兰这么快引来杀身之祸,也是对局势的误判。


这里有一个点要说一下,从2021年11月开始,俄罗斯就多次发出全面进攻威胁,美国的情报部门也警告战争迫在眉睫,可是演员泽连斯基却认为普京的威胁不可信,且不可能马上进攻,他为什么选择不相信俄罗斯会进攻?



谢林在《冲突的战略》中早已给出了答案:“如果被威胁方(在这里就是乌克兰)无法实现最短时间内的防御准备,就只能奋力一搏(这就是目前乌克兰为啥现在要抵抗到底)。当被威胁方决定孤注一掷时,威胁方就不能放弃威慑承诺而只能继续行动,即使两败俱伤(目前,俄罗斯也不可能鸣金收兵,而只能不断加码)。被威胁方也可在威胁到来之前,将威胁的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即可降低自己受威胁的程度,迫使威胁方转移威胁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演员反复希望把北约拖进来的原因)。鉴于威胁的高昂代价以及无果而终的可能性,威胁方也许会知难而退……当然,最好的应对则是表现出“真正”无知、固执己见或轻信,因为这样更容易迷惑潜在威胁方(泽连斯基无视俄罗斯的入侵警告,不做大规模战前动员,实际上是选择迷惑俄罗斯,你的威胁我没收到,你还有退路,我装作没看见。你真敢打,我就把北约拉进来,我们一起两败俱伤)。这个方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双方俱损(泽连斯基也误判了普京大帝的决心,双方俱损就是现状)。”


2

俄罗斯的选择


俄罗斯打乌克兰,面对乌克兰它是强大的,面对北约,它反而是弱势方。弱势方必须说到做到才能有立足之地,否则以后再发出威胁,就根本没人听了。而对于普京而言,这个时点发动战争,一方面是为了敲山震虎,更重要的是巩固对内的地位。因此,他的博弈是必须拿下基辅,必须维护他的言出必行行必果的铁血形象,维护对内的统治。



当然,普京误判了俄军拿下乌克兰的速度,原本以为可以在15天内通过闪电战迅速占领乌克兰全境的,到现在还在胶着之中。


他决定打时,已料到北约不会直接动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战的人类一定使用石头和木棒。”但他没料到经济制裁会来得那么严厉,本以为高度依赖俄罗斯油气资源的欧洲会投鼠忌器。在看到俄罗斯没有很快拿下,没想到欧盟会空前团结,发出了报复性的威胁。一直绝口不提“北溪2号”项目的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公开表示暂停审批该项目。例如,美国向欧洲增派约7000名人,副总统哈里斯誓言美国将捍卫北约的每一寸土地。


谢林指出,报复性威胁的可信度也很重要;潜在冲突的双方可能会发出严重的威胁,但如果它们听起来很空洞,它们可能会被忽视。有时可以通过采取代价高昂的行动或限制自己的选择来提高可信度。如果敌人不撤退,将军承诺将战斗到底,如果他烧毁了提供自己撤退途径的桥梁,那么他的承诺就会变得更加可信。于北约而言,戒断俄罗斯的油气固然很痛苦,美军一旦参战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但只有这种自断后路的威慑为目前的战局划清了界限。


此时,普京祭出了大杀器——核威慑。2月28日,普京已下令俄罗斯军队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威慑力量置于“特别戒备”状态,并声称,在乌克兰,任何试图阻碍我们的人都将会看到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后果,这就是直接针对北约了,只要你们参战,我们就动核武。



一言既出,全球哗然。一个月前,俄罗斯和其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共同表示核战争打不得也赢不得。俄罗斯为什么翻脸比翻书还快?俄罗斯在战事推进不力的情况下,又受到经济制裁。此时提起核威慑,因为俄罗斯明白,在保证互相毁灭的情况下,更愿意容忍全面核战争风险的一方占据了上风。而俄罗斯显然已经是那个光脚的。


同时,要注意的是,普京可没直接说要动用核武器打乌克兰,只是提升了核威慑力量的戒备状态。所以,威慑的力量只能一步步升级。谢林认为,为了在实施威慑过程中维护自己的信誉和尊严,威慑方应该注意前后时间或行为的连贯性,如果整个威慑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那么这位威慑方提供了一个通过前期努力,相对方证明其威慑将继续存在的绝好机会。鉴于对方前期已经得到了一个“教训”,前期努力的效果也将愈加明显(俄罗斯出兵了,增加了其核威慑的可信度)。所以威慑方也可以通过将一次性的毁灭威慑转化为破坏性相对较小的持续威胁(即使核威慑的动作,也可以通过逐步升级的方式增加谈判筹码)


针对普京的核威慑升级,西方普遍选择了不跟进,欧盟和美国除了谴责,也按兵不动。白宫新闻发言人“这确实是我们从普京发动这场冲突中看到的一种模式,即制造本不存在的威胁,以证明进一步‘侵略’的正当性”。


谢林又说,如果一方只进行口头上的自杀式报复威胁而没有实际行动,这就不仅仅是沟通问题了。威胁效果取决于对方是否容易轻信,那么威胁方必须重新组合或调整自己的威慑,相对方现实自己实施威胁的决心。因此,为了继续增加核威慑的可信度,俄罗斯也在当地时间3月17日、18日连续两天,进行了十分密集的“末日航班演练”。


3

北约的选择


北约目前的选择其实很简单,为乌克兰提供经济和军事上的帮助,同时实施最严厉的经济制裁。加强北约边界的防护,但就是不出兵乌克兰。即使是泽连斯基在美国国会慷慨陈词,要求北约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飞区”而北约却十动然拒;欧盟可以慷慨解囊、且为难民提供最广泛的庇护,但拒绝乌克兰极力要求的“火线入欧”申请。



俄罗斯使劲想把北约拖入战争,因为这场战争俄罗斯的假想敌是北约,最终希望北约在不东扩的承诺上签字画押,并解除一切对俄制裁。如果北约进入乌克兰参战,那就坐实了北约东扩的事实,战斗可能会更艰难,仗着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北约总会被拖到谈判桌前。谢林把有限战争看做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将冲突视为一个谈判过程,有助于我们摆脱非敌即友的传统思维模式。打有限战争意在强调冲突双方之间除了存在利益分歧外,寻求双赢结果也是共同利益之所在。


北约除了隔空喊话,还做了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实质性动作。3月1日,根据美军提议,建立了将由总部设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美国欧洲司令部使用的军对军频道。“我们不冒意外或误判的风险,这一点非常重要,”一位未获授权就此事公开发言的美国官员说。正如之前分析,在局势升级之际,两个核大国之间一旦发生擦枪走火,如果信息不畅,事态会迅速升级而失控。特别是当核力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误报变得更加危险。


关于红色电话的构想就来自于谢林的提议。谢林认为,每一个事件参与者都是理性行动,努力猜测对方的决策,并相应做出反应。所以最重要的是,在最紧急的状态下,参与者要互相理解。1963年,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双方领导人安装红色电话,即使是在冷战最严峻的时刻,红色电话也总是保持畅通。



除了建立红色热线,还有一个动作引人瞩目。3月18日,拜登主动邀请习近平主席通话,主要讨论乌克兰局势。西方一直希望中国能充当第三方积极参与斡旋的角色,习主席也积极表态,愿意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


事实上,西方也非常清楚这场战争不能升级,而且最终总是以和谈的方式结束。因此,也要给俄罗斯一个体面的撤兵方案。而之前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斡旋注定只是为了自己的大选加分,真正可以斡旋的只能是中立第三方而不是另一个阵营的使者。除中国外,土耳其和以色列也试图斡旋,但这几家份量不够,最佳斡旋者非中国莫属


作者简介

周伯通,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的总法。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会坚持写一些“装作”深刻的东西,他说,装着装着,就说不定真的深刻了。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 “有好看皮囊的有趣灵魂”。

往期链接:

🔗:总法嘉谈 | 冬奥赛场上,那些金牌以外的瞬间

🔗:总法嘉谈 | 为什么其他汽车厂深陷泥潭,而特斯拉依然一飞冲天

🔗:总法嘉谈 | 公司法修改后,要做一个懂事的董事不容易!

🔗:总法嘉谈 | 跳出默认选项,生活大不同

🔗:总法嘉谈 | 美国堕胎权问题大转向——这不是民意,而是政治


近期热点活动

【招生简章】法嘉·卓越法务与合规精英班-2022年6月班招生简章

企业VIP法商内训定制服务

走跨界先锋之路,让别人内卷去吧!

资质认证|CISP-PIP注册个人信息保护专员认证培训

近期热点文章

【实务导师谈形势】入世20周年:中国涉外经贸法治走向完善

大律嘉谈 | 疫情下的纷扰与安宁 ——读《心若菩提》的感想

震惊,法嘉小助手广发“英雄帖”为哪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